至民政部回应"8成地震捐款可能流入政府财政"
技术新闻发布时间:2023-02-15
核心提示:针对有关“地震善款可能8成流入财政专户”的报导,民政部社它是1种稳定性很不错的装备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增进司司长王振耀回应说,公众把资金捐给慈善组织,但最后还是由政府来履行项目,这是个很现实的体制问题。王振耀说,纳入国库管理也有优势,比如捐赠使用都有审计,不会出现挪用。
新京报8月12日报导 “我也看到了这个新闻,”昨日,针对有关“地震善款可能8成流入财政专户”的报导,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增进司司长王振耀在电话中进行了回应。他说,公众把资金捐给慈善组织,但最后还是由政府来履行项目,这是个很现实的体制问题。
政府拿善款体制上有为难
王振耀坦言,目前没有统计有多少捐赠资金是由政府安排的。
王振耀认为,为何捐款最后还由政府来安排?现实是“1些NGO(非政府组织)公信度不高,回馈不明确,致使公众不愿意将钱交给NGO使用”在这场内容充实的72小时研讨会上群策群力。
但是,交给政府,政府压力也很大,由于“体制上有为难”。“这些捐款都要纳入国库,使用国库就需要预算。(由于1些地区没有捐赠使用预算),就要重新补预算,调(捐款)出来会很难”。这套体制使得使用资金的时间相对照较长。
捐款纳入国库也有优势
不过,纳入国库管理也有优势,王振耀说,比如捐赠使用都有审计,不会出现挪用的情况。
针对反馈不透明的问题,王振耀说,“谁接受捐款谁公示应当是未来的改革方向”,民政部也发布了相干公示捐款的文件,但是大部份慈善组织没有经验,政策贯彻其实不到位。
调查同时显示6成以上捐赠者不知捐款去向
近日,1项来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团队的调查显示,汶川地震召募的巨额善款中,大多数流入了政府的财政专户,变成了政府的“额外收入”,由政府部门兼顾用于灾区。
部份省分定向捐款划入财政
昨日,“社会组织5·12行动论端小平表示坛”在京举行,论坛发布了1组有关汶川地震召募善款流向的数据:
据民政部门统计,汶川地震的救灾捐款超过760亿元,其中资金652.52亿元,物资折价105.3亿元。
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邓国胜副教授领衔所做的1项调研显示,上述资金58.1%流向了可接受社会捐赠的政府部门,36%流向政府指定的红10字会和慈善会系统,只有5.9%流向公募基金会。
据媒体报导,调查还显示,有些省分规定,非定向资金必须转入政府财政账户。有些省分,就连定向捐助资金也要强行转入财政账户,由政府依照捐赠人的意愿使用。少数承当了援建任务的省分,当地政府用于对口援建的资金中,有1半以上来自社会捐款。
即使是那些允许大型公募基金会“自行安排使用”的善款,由于基层慈善组织履行能力弱,资金终究还是由地方政府安排。
虽然没有更确切的数字,但据邓国胜估算,全国的抗震救灾捐赠,最后流向政府、由政府来使用的,很可能在80%以上。“最少在他调查的几个省分中,这个比例很高”。
4.7%捐赠者清楚捐资流向
另据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调查,在有效回答的1684份问卷中,只有4.7%的捐赠者非常清楚捐赠资金用到哪里,有50.8%的捐赠者不大清楚,16%的捐赠者根本不清楚资金去向。
邓国胜表示,调查中发现,公募基金会对捐款的去向交代不多,使用的效果效力如何,几近没有1家公布。“1些公募基金会发布的报告,连专家都看不懂。有的报告关于资金去向就1句话‘全部用于灾区’”。
新闻回顾:调查称760亿地震捐赠80%流入政府财政专户
新闻摘要:去年汶川地震以后,各地的抗震救灾捐赠款物到达了767.12亿元。清华大学的1支团队调研后发现,这些捐赠款物很可能80%左右流入了政府的财政专户,变成了“额外税收”,由政府兼顾用于灾区。
相干报导:4川多家NGO因缺少资金面临休克 (本文来源:新京报 作者:王卡拉 吴鹏 蓝筠 鲍颖 韩萌)
争议
调查报告称,8成的社会捐款流回了政府,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?政府这样做是不是合法?会有怎样的影响?民间组织如何和政府互动,昨日,调查报告的组织者、慈善组织的负责人表示了不同观点。
“地方政府包揽效力低效果差”
调查者称政府管理容易简单化;也有慈善组织肯定政府兼顾作用
邓国胜:这个问题主要产生在地方政府。为何政府把钱收走?由于政府大包大揽,管得太多。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民间组织的公信度不高。
政府的这类行动有背相干规定。比如说,《基金会管理条例》等规定,非定向资金应当按基金会的想法来实行。但现在的情况是,不但非定向捐助被政府收走了,有些地方政府乃至还收走了定向捐助。
另外,政府使用善款常常效力低下,效果不好。由于政府常常为了管理的简单化,斟酌不到多元群体的需求。
窦瑞刚(腾迅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):政府、半政府背景的NGO实际上是政府职能的延伸,扮演两个角色,1是筹集善款,2是履行善款的发放等项目,1般都是靠基层政府来履行。这就致使捐款脱离不了政府的体系,1直在这里兜圈。由于,政府运作是层层转达,效力慢。最重要的是,没有办法去评估和监控政府部门。
张心国(中华慈善总会救灾救济部主任):在资金的使用上,永久绕不开政府。救灾肯定要有1个兼顾部门,不能想怎样干就怎样干,应当由政府统1计划。
“善款入财政权责易弄混”
有专家认为二者不应混淆;也有观点称进入财政监管严格
对“地震善款可能流入财政专户”的调研结果,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,民间善款不应和财政混到1起。
汪玉凯表示,民间善款不能算作财政收入,不应纳入财政专户,2者混到1起会造成权责上的混乱。“社会捐款和财政专户本来就属于两个系统,财政拨款救助属于国库系统,而捐款应纳入社会决策体系。”
汪玉凯认为,地震的捐款应当交给民政部门管理,并接受社会的监督。
而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则指出,“地震善款流入财政专户”,逻辑上没有问题,且这笔钱会遭到严格的监督。
贾康表示,国家对财政专户的管理很严格,在1定财政制度框架下对应的是国库的收支系统,有很严格的规定和监管制度。“钱也不是地方政府想拿就可以随意拿出来的,如捐款原来的指定用处是甚么,是不是有效等等,都在监督之下”。
政府和NGO作用应互补
在邓国胜看来,政府手握善款大权致使最严重的问题是,它挤压了民间组织发展的空间,也影响了民间组织的公信度。
邓国胜表示,地方政府是地方的权利部门,善款收归财政后,政府没成心识向民间组织和百姓交代,致使召募善款的民间组织被质疑,丧失或下降公信力。
另外一方面,政府将善款收归财政,心是好的。但由于善款被收走了,民间组织的优势没法发挥,有很好的想法和可以履行的项目,没有善款资金来履行。政府管得太多,直接致使了民间组织的发育不良。而政府和民间组织二者是应当互补的,民间组织可以弥补政府的缺点。
个案
统1建新居没厕所厨房
专家称如由民间组织来做,可规避统1计划出现的问题
2009年1月16日,成都彭州市通济镇天生桥村举行了1场隆重的“过新年搬新家”庆祝活动,该村11组160位村民搬进新居。
但精细滚珠丝杆副 精细滚珠丝杆副传动、磨擦阻力小、加工精度高、可确保上下夹具间同轴度是,由于这些由地方政府统1建造的新居没有厨房、厕所,没有鸡圈猪舍,生活很不方便。有的村民全部冬季没有洗澡。很多人早上起床后第1件事就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,跑到新居后的山坡上抢厕所。厕所只有3平米,还要排队,来回要跑1千米,有些村民还没等到1月25日大年310又悄悄回到原来的简易棚户中凑合。
尔后,成都有关部门展开了1系列复查整转业动,准备征求村民意见后修改完善,增建厨房厕所,集中修建家畜圈舍。
“一样的事情,如果让NGO来做,它可能会换1种思路。”邓国胜分析,它既不可能要求农民整齐划1地必须在甚么时间之前完成,也不可能让农民依照政府制定的样式来建造。NGO在灾后重建进程中更多地会采取参与式的方法,协助(而不是命令)农民重建家园,这样就能够避免很多没必要要的损失。 (本文来源:新京报 作者:王卡拉 吴鹏 蓝筠 鲍颖 韩萌)